在2025年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的一番发言引发了影视行业的广泛关注,他以动画电影《哪吒2》的票房神话为镜,深刻剖析了当前真人电影面临的困境,并指出了真人电影票房低迷的原因,冯远征的发言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沉溺于流量红利的影视行业,也引发了我们对真人电影与动画电影票房差距的深入思考,本文将结合冯远征的发言,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话题,并提出行业自救的见解。
冯远征在发言中,首先以动画电影《哪吒2》的票房成功为例,指出这部动画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相比之下,真人电影却面临着票房低迷、口碑不佳的困境,冯远征认为,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真人电影在创作和表演上的诸多问题。
冯远征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冯远征的发言揭示了真人电影票房低迷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晋江式演技”的盛行,是演员表演基本功断层的一个直观体现,这种演技风格注重颜值和流量,而忽视了演员的基本功训练,在冯远征看来,早年的演员训练中,精准把控机位、情感层次表达是必修课,这些基本功是演员塑造角色、传递情感的基础,在当今的影视圈中,这些基本功却成了稀缺能力。
演员表演基本功的断层,不仅影响了作品的质量,也削弱了观众对真人电影的情感共鸣,当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只是空洞的表情和僵硬的肢体动作时,他们很难被角色所打动,更无法与电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共鸣的缺失,是导致真人电影票房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量明星的高片酬,是真人电影面临的另一个严峻问题,在当前的影视市场中,流量明星往往能够获得高额的片酬,这些片酬往往占据了电影制作成本的大部分,当流量明星的片酬过高时,就会严重挤压剧本打磨、场景制作等核心环节的预算。
剧本是电影的灵魂,场景制作则是电影视觉呈现的基础,当这两个环节因为预算不足而受到影响时,电影的整体质量就会大打折扣,为了降低成本和追求速度,部分影片还会依赖替身、抠图和数字台词等技术手段,这些技术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制作速度,但却会严重削弱电影的真实感和观赏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年轻观众的审美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舔屏式”视觉消费,而是更加注重电影的内涵和深度,他们渴望通过电影看到真实的人性、真实的情感以及真实的社会问题,这种需求升级在动画电影《哪吒2》的票房狂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哪吒2》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票房成功,不仅在于其精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更在于其深刻的故事内核和真实的情感表达,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角色的成长与蜕变,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看到了社会的复杂与多元,这种深刻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正是年轻观众所渴望的。
面对真人电影票房低迷的困境,行业应该如何自救呢?结合冯远征的发言和当前的市场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演员是电影的核心元素之一,他们的表演水平直接影响着电影的质量,加强演员基本功训练与表演指导是提升真人电影质量的关键。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演员培训机构或课程,为年轻演员提供系统的基本功训练,这些训练可以包括台词、形体、表情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演员的表演能力和专业素养,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表演指导或导演为演员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或辅导,这些指导或辅导可以针对演员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帮助他们更好地塑造角色和传递情感。
优化电影制作成本与资源配置是提升真人电影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降低流量明星的片酬来释放更多的制作预算,这些预算可以用于剧本打磨、场景制作等核心环节,提升电影的整体质量,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来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制作效率,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手段来降低场景制作的成本和时间;可以利用项目管理软件来优化资源配置和进度管理。
关注年轻观众审美需求与情感共鸣是提升真人电影票房的关键,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来了解年轻观众的审美偏好和情感需求,这些数据和信息可以为电影制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指导,可以通过创作具有深刻内涵和真实情感的电影作品来打动年轻观众的心,这些作品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和人性问题,通过真实的故事和角色来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冯远征的发言为我们揭示了真人电影票房低迷的深层次原因,也为我们指明了行业自救的方向,面对困境和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或怨天尤人,而应该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自救之路,通过加强演员基本功训练与表演指导、优化电影制作成本与资源配置以及关注年轻观众审美需求与情感共鸣等措施,我们可以逐步提升真人电影的质量和票房竞争力,让真人电影在观众心中重燃热血并续写属于电影艺术的辉煌篇章。
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电影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多样性和包容性,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电影,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和发展,鼓励创作者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优秀的电影作品。